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篮球、共享雨伞……仿佛只要“共享”二字加冕,任何商业模式就能迅速赢得市场,获得投资方青睐。
眼下,采用分时租赁模式的共享汽车在一二线城市不断涌现。在这背后是传统车企、科技公司以及创业公司分食共享汽车“大蛋糕”的雄心。机构预计,到2020年中国互联网汽车分时租赁市场规模将达近百亿元。
不过,在国内共享经济的浪潮中,共享汽车发展相对缓慢。相比火爆的共享单车,重资产的共享汽车更难以实现规模化。而汽车牌照、充电桩、停车位等配套资源的不足,也制约着共享汽车的发展。
此轮竞争中,哪家企业将胜出?共享汽车能否成为下一个独角兽行业?经过深入走访,记者为读者梳理了共享汽车的发展脉络,剖析业内主要公司的商业模式,寻找共享汽车的未来之路。
共享汽车到底是什么?
“通过共享汽车,未来出行服务企业能够给消费者提供随时随地的移动服务,消费者将减少对拥有汽车的依赖性。”
登录APP、上传驾照信息,花2分钟完成注册后,即可开走一辆共享汽车,每小时收费36元。在广州市289艺术园区内,环球车享EVCARD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城市CBD区域推广。
“公司计划今年在广州投放1000辆车,服务10万人左右。”环球车享广州分公司总经理黄逢一告诉记者,公司已在十几个城市运营,其中在上海运营情况最好,车辆数已超过5000辆,日订单数超过2万单。
环球车享成立于2016年5月,是由上汽集团旗下的e享天开与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旗下的EVCARD合并成立的一家合资公司。
除了上汽旗下的环球车享之外,不少传统车企先后布局共享汽车领域。据不完全统计,国外有戴姆勒、大众、宝马、奥迪等,国内有上汽、首汽、北汽等。此外,还有科技创业公司比如TOGO、一度、叮咚出行等。
这些公司投放的共享汽车大部分是小型低配的新能源汽车,车身涂绘着各大共享车企的标志,犹如一幅幅流动的广告向人们宣告:共享汽车分时租赁攻城略地的战火已经燃起。
共享汽车已经进入人们生活,但到底什么是共享汽车?是否就是共享单车的汽车版?
按照业内分类,通常所说的共享汽车包括网约车和分时租赁两类,区别在于驾驶者是否共享。目前,网约车已涌现出一批独角兽公司,比如国外的Uber和国内的滴滴,而分时租赁尚未爆发。鉴于网约车已经有比较成熟的企业和商业模式,当前市场热议的汽车主要是指汽车分时租赁这一商业模式。
“通过共享汽车,未来出行服务企业能够给消费者提供随时随地的移动服务,消费者将减少对拥有汽车的依赖性。”在普华永道思略特咨询合伙人彭波看来,推动消费者接受共享汽车最重要的因素是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