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中国电源门户网首页 | 设本页为首页 | 产业聚集 | 搜索

储能技术发展政策研究分析

2017年05月03日 04:31

储能技术的发展应用是我国“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之一,国家相关部门对储能技术及产业化发展已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鼓励政策,这将积极引导储能相关研究机构、设备厂商更加积极地参与国内外电力市场的发展建设。在确保我国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如何安全、合理、高效地使用新型储能技术,逐步适应市场条件下的调频(AGC)、无功调节等辅助服务市场,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满足我国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需要,我国储能行业需要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系统配套地制定促进其发展的国家产业政策。

我国“十三五”期间将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能源行业,新兴产业涉及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和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车用新能源等技术的产业化应用。这些新兴产业的大规模推广和应用,都需要依靠安全、高效、绿色的储能技术和产品。结合美国、日本、德国等储能的发展经验,我国有几点是值得借鉴的:

一是加强储能产业的发展规划和激励性产业政策的制订,加强新能源并网的政策规范,对促进新能源上网的储能技术和产品的科研、设备的制造给予更多的政策激励。如出台财政补贴政策、制订发展目标和严格的技术标准及管理规范,以利于驱动储能产业发展;

二是积极开展储能技术示范项目。我国储能行业起步比较晚,技术还不完全成熟,随着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应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及智能电网的建设,产学研用各部门应该及时掌握储能技术发展的最新信息和数据,加大储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示范的力度,突破关键技术,拓宽应用领域;

三是发挥储能产业联盟或行业协会的沟通协调作用,建立和发展新型储能的产业链发展机制,促进降低成本、规范发展、有序竞争,推动储能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四是应该根据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需要,制订鼓励储能参与电力市场辅助服务建设的电价政策和配套规则。

我国储能现行政策分析

作为实现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重要支撑技术,储能的发展至关重要。现阶段,我国新型储能技术刚刚起步,尚在探索,技术的研发和项目示范应用都离不开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在政策的倡导和支持下,储能技术可以更好地进行基础研发、试验示范、应用验证并逐步走向产业化。我国现行出台的一系列关于储能发展的政策、制度,正积极地促进了新型储能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一、我国储能现行相关政策

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新能源发展和储能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近期和储能发展相关的政策主要有:

2005年、200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及修正案,通过立法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修正案都将智能电网规划发展、储能技术应用于电网建设纳入法律范畴。这有利于促进智能电网的建设和整个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并推动储能的发展步伐。

2005年《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中,包含两项储能电池项目,这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和促进储能电池的快速发展和规模化、商业化进度。

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涉及大量能源方面的内容,将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超大规模输配电和电网安全保障等列为能源领域的优先发展主题。重点研究内容中包含了重点突破的储能等技术与形成基于可再生能源和化石能源互补等的能源供给系统。这对于重点进行高效节能、储能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并从科技层面支持储能技术、材料等的研究和开发起到很好的规划与指导作用。

2009年7月,财政部、国家能源局、科技部制定了《金太阳示范工程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通过示范工程旨在通过光伏、风光互补等提高偏远地区供电能力,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对光伏、风光发电等的补助也间接地补助了储能技术,已获审批的几个示范项目中包含国家电网公司风光储输示范工程。纳入示范项目的工程原则上按光伏发电系统及其配套输配电工程总投资的50%给予补助,偏远无电地区的独立光伏发电系统按总投资的70%予以补助。该政策间接对储能项目进行了国家财政补助。

2010年发布的需求侧管理办法中,以建立峰谷电价制度为出发点,鼓励低谷蓄能,在具备条件地区实行季节电价。对储能的使用和发展起到间接促进作用。

2011年3月,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规划纲要》, 国家将培育发展与新能源相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风电、光电、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建设大型水电站、风电基地、光伏发电站等。“储能”作为智能电网的技术支撑在国家的政策性纲领文件中首次出现。将会推动储能的快速发展。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当前页:1/3
网站简介关于我们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中国电源门户网站 © Powered by SiteServer CMS
京ICP备1000861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