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电动网
3月3日,“泰山论剑——2017中国低速电动车大会”在山东济南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富路集团董事长陆付军、河北跃迪集团董事长吕洪涛、御捷集团乐唯公司总经理张利民、易咖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张健、开云汽车工程部部长吴文山、力神电池市场部总经理吴恺、郑州比克汽车总经理袁征、第一电动网特约研究员柏俊波等多位企业人士、行业专家出席,并以“低速电动车技术创新方向和实践”为主题进行了沙龙讨论。
杨裕生:低速电动车生命力旺盛,铅酸电池能够克服缺点
杨裕生认为低速电动车生命力旺盛前途无量,低速电动车优点很多:耗电少,真节油又真减排;用材少,再可节能一大块;车身短,有利于减轻堵车;体瘦小,少占停车场面积;价格低,广大群众很欢迎;用途广,自行摩托的升级;不要国家补贴,以50%的年增速发展。当前,低速电动车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节能减排意识加强、面子观念减弱,低速电动车将风靡全国。
杨裕生表示,各种电池各有缺点,都有待提高、完善。产品安全性是第一位的,要确保燃烧爆炸事故几率极低,锂离子电池组着火事件过去频发,比能量越高,燃、爆事故的几率也将越高,而铅酸电池最突出的优点是安全性高。对于铅酸电池的污染问题,他认为是由于法规不健全、管理不善,监管不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
陆付军:低速电动车由市场催生 不会被扼杀或取缔
“低速电动车是完全由市场催生、刚性拉动,符合规律的产品,不会被扼杀掉,也不会被取缔。”陆付军这样描述低速电动车市场需求。陆付军认为,国家标准的制定就是来规范这个产业的,让它可持续发展。中国的国情就是人口众多、消费层次多样化,有两亿辆汽车,还有3.6亿辆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低速电动车就是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的升级版,就是在那些不增加购买成本和使用成本下,给普通消费者一个遮风挡雨的机动交通工具。陆付军表示,这个行业有一批有情怀的企业家锲而不舍投入与创新,目的就是满足百姓出行需求。
吕洪涛:做好产品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
“企业要想发展,必须提供优质产品。”谈到如何做好企业、如何做好产品,吕洪涛这样表述他对做好低速电动车产业的看法。低速电动车是消费者的刚性需求,对低速电动车产品制定标准进行规范,以要求产品持续技术进步是必然的方向。为应对低速电动车国标出台,增强跃迪竞争力,吕洪涛表示,跃迪已在云南全资建设锂离子电池的生产线,这条锂离子生产线将为跃迪纯电动物流车和低速电动车提供动力电池,这将有利于跃迪降低成本,也更能保证产品品质。
张利民:边界已被打破 渠道资源竞争将加剧
张利民表示:“如果政策是一只久久不落下的靴子,那么我们要做的不应该是等待,而是去找到那只靴子。”他认为,自2011-2016年以来,低速电动车领域粗制滥造的企业已经逐渐被挤压到市场边缘,产品、品牌、渠道的杠杆作用逐渐显现。这些市场竞争带来的结果原本是低速电动车行业自我进化的良好开端,但是随着“高低速”之间的海平面被补贴政策带来的市场压力日渐拉平,竞争的边界已被打破。
从去年底开始,诸如北汽EC180、宝骏e100、众泰e200、奇瑞小蚂蚁等高速新能源车企纷纷推出微型电动车,竞争激烈程度将会加剧,它们与低速电动车一起,参与到渠道资源的争夺中。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低速电动车满足的大都是县级以下城镇庞大的消费群体,企业一定要尊重和认真去研究这个群体,并用高性价比的产品去满足,低速电动车行业才可能“低”开高走。
张健:低速电动车可以更高端、更智能、更安全
2015年8月正式进入行业的易咖,可谓低速电动车领域新兵。张健指出,易咖口号是做更高端、更智能、更安全的电动汽车。这包括如何在安全基础上做到更智能,到底应该在什么地方弯道超车,用户需求是什么等问题。张健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本注入,低速电动车领域更加注重吸纳人才,产品也日臻完善。同时,消费者对性价比、售后服务品质等要求越来越高,他们更加关注售后口碑,需要行业提供更好的产品。张健强调,低速并不能代表低质。
吴文山: 建议为低速电动车设立更合理的法规标准
吴文山谈到,低速电动车并不意味着低端,无论是平台化领域,还是智能化设计,都可以做到。一直以来,低速电动车安全性能饱受质疑。高速车通过碰撞速度等法规来来进行约束,那么低速车是不是也需要这么做?他对此指出,在研究欧美低速车法规时发现,其主要强调两点。一是对最高车速和路权限制,如果对路权不做任何限制,小车在碰撞中永远处于弱势,做的再强都不能碰撞过大车。二是强调基本的安全零件标配,比如说大灯、照明系统、安全带等配置。
针对碰撞领域,吴文山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他认为正碰是有必要的,但侧碰是不是可以再考虑一下,选用低速电动车一般性的重量,而不是常规车重量。同时他建议把速度要求再降一降。
在沙龙环节,几位嘉宾针对铅酸电池升级锂电池进行了讨论。嘉宾一致认为,将锂离子电池应用在低速电动车上,技术上已经问题不大,只是用哪种电池应该由市场来定而不是靠政策来定。根据嘉宾的讨论可以总结,目前低速电动车产品的技术升级已不是难题,问题在于如何既满足市场需求、政策需求又保持一定产品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