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长安汽车宣布正式启动“香格里拉”计划。长安方面宣布了其在新能源汽车平台、汽车分时租赁、产品研发方面的最新动态,并表示将在2025年全面停售传统燃油车,并向整个新能源汽车领域投资1000亿元。
许多人可能还记得,两年前,吉利发布了“蓝色吉利行动”新能源战略,尽管时间隔了两年,但两份战略却存在很多相似的地方,而两年过去了,吉利的新能源计划却迟迟未见起色。
论差异来讲,长安是自主品牌国企的代表,而吉利是民营企业的实力家。他们在新能源方面掷下的豪言壮语能够兑现吗?
激进的新能源战略:人有多大胆车有多大产?
从10月份的销量数据看,吉利汽车旗下有6款车型的销量过万,其中博越的销量过3万,杀入了SUV总榜的前五。而在轿车领域,帝豪的月销量也超过了2万台,成为唯一杀入轿车销量前十的自主品牌。与其他自主品牌不同,吉利汽车是以产品矩阵的形态进入了万辆俱乐部,在SUV及轿车市场都不是单打独斗,分别形成了群狼效应。
但是,在新能源市场日益火热的今天,吉利的发展战略还存在着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2015年11月18日晚,吉利汽车正式发布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蓝色吉利行动”,吉利汽车集团总裁兼CEO安聪慧表示:“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吉利整体销量90%,其中,插电混动与油电混动汽车销量占65%,纯电动汽车占比35%。”
根据吉利汽车发布的规划,该公司将在2019年力求实现年销量120万辆的目标,这意味着届时吉利新能源汽车的年产销将在108万辆以上。而在2015年,该公司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仅为6164辆,全年的汽车销量为53.85万辆,新能源车型占比微乎其微。因此,这一计划在当时看来无异于痴人说梦。
2016年吉利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实现销量49218辆,排名第二。其中帝豪EV销量达17181辆,而知豆D1也获得了11201辆的不错成绩,但是,吉利的新能源产品线仍然过于单薄,没有像在传统汽车中那样,实现在轿车、SUV领域中的全面布局。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吉利董事长李书福重申了到2020年销售总量中90%为新能源汽车的目标,而在此之前2016年吉利汽车销量增长了50%。如果按照这样的速度继续增长下去,2020年吉利汽车要卖出约180万辆新能源车型才能实现目标,相当于特斯拉2020年计划销量的3.6倍。
这步子,迈的实在有点太大。而反观自主品牌领头羊的长安,形势也同样不容乐观。
长安汽车转型的压力
“2025年,长安汽车将开始全面停止销售传统意义的燃油车,实现全谱系产品的电气化”。
在今年的长安汽车新能源战略暨新品上市发布会上,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宣布了该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全新战略——“香格里拉计划”。这个计划覆盖了研发、制造、产品、销售等多个方面,不过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上面这句停售传统燃油车的目标。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长安汽车第一次对外公布新能源汽车相关战略。在2015年3月6日,长安汽车曾发布面向未来10年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当时,长安汽车宣布将在2025年向市场推出34款全新产品。其中纯电动车型27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7款。只是过了两年,在最新的规划中,这两个数字变成了21款和12款。
从2012年到2016年,长安汽车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时期,并一跃成为自主品牌销量“老大”。不过,进入2017年年底的长安汽车在销量上却呈现出明显的颓势。
11月6日晚间,长安汽车公布了2017年10月产销快报,当月公司生产汽车257849万辆,同比下降13.74%;销售汽车263086万辆,同比下降10.49%。1-9月累计,公司分别产销汽车225.7170万辆和232.1290万辆,分别同比下滑7.01%和6.80%。其中,长安品牌乘用车长安品牌乘用车10月销量109052辆,比上个月增长5%。而同样在10月份,吉利、长城两家车企销量均过10万辆。
和长安相比,吉利、长城的数字相对更具有含金量。从细分市场看,吉利的销量得益于轿车和SUV双线平衡。在自主品牌轿车遭到合资挤压的当下,吉利是唯一一家轿车销量进入前十排行榜的自主品牌。而长城旗下高端品牌WEY,能够在15万元以上的市场站稳脚跟,用两款车型实现月销1.6万辆,实属不易。
而长安10万辆月销量中,有部分由中低端的MPV贡献。同时,在SUV细分市场中长安的车型销量也在今年遭遇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值得注意的是,从今年7月开始,长安汽车每个月的产销快报中不再有具体车型的销量。这一切似乎都在说明,长安汽车的“传统业务”遇到了瓶颈。
另一方面,随着双积分政策的落地,以及政府宣布将制定传统燃油车退出时间表,几乎所有的传统车企都在加速新能源布局,长安汽车当然也不能例外。
由此看来,长安汽车向新能源转弯前并没有做到万事俱备,更像是被无奈地推上了赛道。
“香格里拉”计划:也没有那么颠覆
前不久,汽车工业协会表示十年内不会禁售燃油车,但是“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的双积分政策要延后到2019年才会实施。这也就意味着,在短期内,燃油汽车并没有被判死刑,还有个“缓儿”。
那对于长安、吉利等公司而言,“大干快上”地开展新能源业务还有意义吗?
之前李书福也在2016年互联网大会上表示,“吉利虽然制定了“蓝色吉利行动”计划,但现在看来需要重新审视,滚动修订。”这句话对“蓝色吉利行动”的计划,也增添几分戏剧色彩。
朱华荣也坦言:“就长安的理解而言,传统意义的燃油车是指不带有能量回收功能、发动机燃烧效率低于40%的车型。长安汽车提出的2025年全面停售传统燃油车目标,目的是就大力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技术应用比例”。
朱华荣的这种说法,显然有着“讨巧”和“超近”之嫌。事实上不只是长安,目前自主品牌整体的研发实力和技术水平与国际巨头相比仍然有限,开发一款全新的纯电动汽车绝不是短期内就能实现的。因此,在现有畅销车型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能够可以大大缩短开发周期,产品也可以尽快上市。实际上,广汽的GS4,荣威的eRX5等PHEV车型都是这么做的。
不止是长安,几乎任何一家自主品牌都没能在新能源领域中做到“领先”,然而市场瞬息万变,技术日新月异。我们从吉利的例子不难看出,宣布实现目标的时间越长,车企的新能源目标受到调整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不论是长安或是吉利,对于广大车企们的新能源战略我们更多的要秉承一个方针:“别看广告,看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