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国车市整体呈微增长状态,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依旧抢眼。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4.06万辆和3.8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6倍和4.3倍,喜迎开门红。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5家企业获得了国家发改委批复的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从地域上看,这些企业分布在北京、天津、广东、江苏、浙江、重庆、福建等地,大多集中于经济发达区域。其中,浙江有三家企业拿到牌照,分别是万向集团、长江汽车和合众新能源;江苏有敏安汽车和前途汽车两家企业获得牌照。
同时,在市场上还有一批尚未取得生产资质的新造车企业,发展势头非常迅猛。根据规划,已拿到牌照的企业现有的年度总产能高达91万辆,员工总数将近1.6万人;如果再加上互联网造车新势力的产能布局,中国新能源汽车现有产能已突破百万辆。这还不包括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汽车产能。
纵观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各家企业都在纷纷发力。通过对企业新一年度发展规划的梳理和分析,笔者发现,这些企业从战略、理念和行动上,都不约而同地体现了“三个回归和一个核心”的发展思路。
一是回归到对核心技术和产品品质的打造上
从已推出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车企来看,他们都非常注重对产品品质的打造。北汽新能源发布了“蜂鸟计划”,涵盖了e-Motion Design(情感化设计)、e-Motion Drive(超级电驱技术)、LighTech(超级轻量化技术)、i-Link(超级智能网联技术)。前途汽车全面展示了其三大核心技术:整车控制管理系统(VCU)、可再充电能量储存系统(RESS)和整车轻量化技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汽车,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代表品牌,其拥有插电式混动和纯电动核心技术,秦100、唐100、宋DM等王朝系列车型是比亚迪品牌的典型代表,在同级别车型中颇具实力。
二是回归到对服务理念的创新上
在威马汽车举行的品牌发布会上,除了首款车型EX5,其提供的智能化服务、定制化服务令人印象深刻。同样,在蔚来汽车举行的ES8上市发布会上,令人耳目一新的电池租用方案、四个终身免费服务、3分钟换电、自动驾驶系统及人工智能等,在业界备受关注。从这两家具有代表性的互联网造车企业的具体做法中,可以看到对“服务”的重新诠释和定义。在新时代下,企业需要拥有超强的客户连接能力,拥有打造全程愉悦体验的服务能力,更需要拥有对服务理念持续创新的能力。惟有如此,才可以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
三是回归到对人才体系的构建上
无论是对核心技术的研发、产品品质的打造,还是对服务体系的创新,其背后都需要大量优秀的人才来推动。近两年,新能源汽车企业人才引进速度明显加快,让传统汽车企业备感压力。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传统车企高管离职率是往年的2倍,超过200名职位在总经理及以上级别的汽车高管选择加入新造车企业。优秀专业人才的加盟为新能源造车企业的人才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逐步构建了完善的正向产品开发体系、供应链体系、营销及售后服务体系。
四是围绕一个核心,即以人为本
2018年,不少新能源车企将推出新的产品,也将迎来更加严峻的市场竞争和考验。谁把握了人才发展的核心,谁将会在竞争中掌握发展的先机和主动权。
梳理目前新能源汽车企业在人才上的动作,呈现出三大亮点。
首先是国际化的发展视野。无论是位于北京的北汽新能源,还是地处重庆的金康新能源,在国际化人才的布局和业务发展方面都极具国际范儿,企业的前瞻意识、务实的风格都在当前的时代下显示出独特的魅力。
其次是灵活的用人机制。从各个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员工背景来看,都遵循着任人唯贤、各尽其才的原则部署人才发展梯队,更遵循市场“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而不会受到传统思想和观念的束缚。
再之是干事业的发展平台。各家新能源车企都凝聚了一批能干事、想干事的专业团队,为人才打造了一个可实现人生抱负的事业发展平台,从各个方面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动力,以尽情发挥人才的特长,为企业的良性发展注入鲜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