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一个新闻看了挺乐呵,说是最近一个英国公司发财了!短短几年就市值几十亿了。这个英国公司是干什么的呢?有什么神秘的发财创新好项目吗?嘿嘿,其实说出来啊,中国网友应该都很熟悉。不不不,甚至不用说出来,只需要看一眼这家公司的员工工作图,我们就能瞬间了然。
哈哈,怎么样?看了上图你一定会想说:“这不就是蓝色版的美团吗?”甚至连吉祥物都是一样的袋鼠。据悉这家公司是从中国的外卖连火锅都可以送当中得到了灵感和创意。在英国,也有很多人午餐只能在公司解决,晚上加班也需要吃外卖。不过英国的外卖行业虽然一直都有,但是送的餐食却总是老三样。都是那些方便携带的油炸食品,又不健康又不美味。
而公司创始人却无意中发现中国人的外卖行业太牛了,连火锅都可以叫外卖!
于是,这个创始人就想,那能不能把英国的外卖行业也丰富起来呢?不止是方便快餐食品,凡是能吃的东西,咱们都给当外卖送,应该生意会很好吧?说干就干,于是这个小伙就辞掉了金融行业高薪职位,开始创办了这家英国公司。他的做法也和国内的做法差不多,和各个餐厅合作,只要有人在线点了外卖下单,饭店就开始接单做饭,然后他们就会骑着摩托车背着保温箱飞速抵达饭店,打包并送到客户处。很多时候,饭菜送到时都还是热乎乎的呢。
于是就凭借此项目,小哥一下就征服了那些过去长期只能吃方便快餐的英国工薪族加班族的人们,公司业务蒸蒸日上,很快就把公司做到了20亿美元的市值!(相当于140亿人民币。)
这个新闻传到国内后,中国网友的评论只有一句话,那就是:“哈哈,这不就是美团么。”
其实,这些年来,西方反过来借鉴或模仿中国的创新项目这种事屡见不鲜。比如共享单车、比如通讯APP、比如移动端支付等等。而模仿这种经历过市场考验的项目,往往比自己研究创新一个全新的项目更保险。因为商业模式很重要,既然别人已经探索过,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所以只要充分借鉴一下,就很容易取得成功。借鉴是很容易的一件事,但借鉴的后果就是被人诟病为“抄袭”或“缺乏创新能力”。
笔者作为一个老互联网从业人,在看到西方学习借鉴中国创新越来越多这个现象时,内心是感到很欣慰,甚至有些激动。因为互联网大规模民间商业化,在中国也不过20来年的时间,而在西方已经发展了很多年的时间。中国作为后来者,要想追上西方,难免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借鉴和学习过程,但就是这段过程导致我们长期被人骂成:“小偷”、“山寨大国”、“毫无创新能力”云云……
说真的作为一个中国互联网人,每当听到这样的话时,我内心都很不是滋味,但却很难反驳。甚至有些时候,连很多中国的互联网人本身,也都对此深信不疑,产生了自我怀疑,认为自己就是不如外国人,自己就是无法创新。因为的确,当时很多项目,也都和西方很像,业内也有一帮人,成天专门研究西方互联网企业的创新项目,然后在大量借鉴后进行本土化改造,从而取得了成功。
比如搜索引擎,当初被诟病为抄袭谷歌。比如开心网,当初被诟病为抄袭脸书。比如OICQ,当初被诟病为抄袭ICQ。甚至连新闻网站,也都被诟病为抄袭雅虎。但实际上,借鉴很可能是事实,但抄袭的指责却有些过激了。比如ICQ的失败在于这个软件只能在本地保留聊天记录和好友列表,换一台设备登陆就没有了。而腾讯OICQ(QQ),则从一开始就能让用户实现在线保存,就算换一台电脑,也照样不会丢失好友。而正是这样贴心方便的功能,使得QQ一路击败其他对手,成为安装量最大的软件。
尽管事实如此,但由于的确美国和西方在这些同类软件的研发上都走在中国前面,所以中国互联网的研发必然要走一段别人曾经走过的路,这是没办法的事,也的确存在借鉴的过程。毕竟,中国的互联网也得一步一步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直接横空出世,跳过新闻网站时代,跳过QQ时代,直接发展出在线支付、外卖、电商和微信来。而是必须走先学习,再模仿,后创新的必然过程。
既然有过这个模仿和借鉴过程绕不开,那中国互联网就必须要承受一段时间不够公正的骂名。—— 但真正的英雄不会在意一时之毁誉,而是会追求一世之强大。真正的强者不会满足于借鉴和模仿,而是会在模仿和借鉴之后寻求突破和超越,然后用惊人的事实成就,一雪前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