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由振威展览股份、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广东省充电设施协会、新能源汽车产业网主办的“2017上海国际共享汽车大会”于2017年8月23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E4馆举行。参会人员有共享汽车领域的专家学者、领军企业、投资方等,针对日益发展壮大的共享汽车各自发表了自身的观点。
先来介绍一下共享汽车:
车型:燃油车:奔驰Smart、宝马Mini等;电动车:奇瑞EQ、荣威E50、北汽EV160、江淮iev5等;
使用步骤:实名认证、上传驾照、身份审核、缴纳押金(几百到千元之间)、租车使用;
费用:多为时间+里程的计价模式,如1.5元/公里+0.15元/分钟、半小时起租+9.9元/半小时+每公里1.2元、0.5元/分钟+一天6小时封顶;
停车:指定停车点或公共停车场;
充电/加油:服务商提供充电桩/用户使用油卡加油;
事故、违章处理:联系服务提供方,走保险流程理赔,扣取租车人相应费用。
接下来,共享汽车会往哪个方向发展呢?投资共享汽车又该注意些什么?,2017上海国际共享汽车大会上几位巨头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来听听他们的看法。
吴小员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副教授、全国新能源产业数据中心副秘书长
政府做好顶层设计,企业明确发展方向
交通部7月份数据显示,分时租赁类的汽车共享我们的车队规模已经达到4万辆左右,其中电动汽车的占比在95%左右。中国在2015年一越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先销售大国,这是中国汽车发展的特点。历史短、电动汽车占比高,我们覆盖了全国范围内大部分的省市。尤其是 8月8号两部委发布共享汽车新规之后,把分时租赁从交通领域行业管理纳入了汽车租赁范畴,如果要投资玩分时租赁,一定要搞清楚你玩得到底是什么?你是汽车租赁你不要编很多的词,用这个来衍生,那个做补充。
我认为政府必须要先做好顶层设计,城市需要多少做汽车共享分时租赁的车辆?是什么类型的车辆?电动汽车还是吉普车型?举个例子,上海市目前投放的共享单车已经超过150万辆了,但是按照政府管理的测算大概40到50万左右就差不多了,否则很多坟墓就出现了,对城市公共通行次序的影响也是非常可怕的。对共享汽车来讲,类似的问题有的城市现在还没有迫在眉睫,下一步随着运营商的增加、资本的涌进,对一个城市来讲到底需要多大的规模?如何有序投放?投在哪里?牌照、额度怎么规划?
企业现阶段应该考虑,你何时能够盈利?你用什么盈利?我这里没有答案,只有些思考。我们最后要把电动汽车共享可持续的融入城市,而不是一阵风吹过就完了,给消费者带来各方都有损伤或者巨大风险,避免这种情况的话,我们需要政、产、学、研、用一起创新,从城市的层面,交通部按照国家交通行业管理的要求,坚持公平的公交优先的情况下规模适度,投放有序、布局合理。对企业来讲,涉及的企业主体不仅仅是车企和运营商,目前市场上专门定制开发的车型大家想想看有吗?多吗?不多,都是面向私人购买、家庭用车的。
目前北汽、上汽这样大的车厂都有思考和布局了,目前共享、共赢、共用也是资源节约化、共享化非常关键的要素,对于商业模式是不是合适?是不是能够取得成功也是非常重要的。
张立军
珠海中兵广发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裁
做好产品和服务,能够专注投资人的心
对投资于天使轮、VC轮这样的公司,肯定会去投很多这样的企业,如果像共享汽车、分时租赁这样走在前面的企业,投资人会去看你的市场占有率有多少?你的竞争优势集中在哪些方面?你的成本能不能比别人低?
我觉得只要这种方式代表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代表生活的方向以及用户体验的方向,这些东西确实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它可能产生盈利的时间会有比较长的路,就像京东作为电商出现,那时候他产生盈利的时间也是比较长的周期,但是不代表它是失败、是不行的。包括美国的亚马逊,很多网上东西出现的时候,他也经历了亏损的周期,但是它代表了未来长期的方向却是有很大的价值,因为你要看用户的检验度。
我认为能让投资人看到亮点,即使是没有实现盈利之前,还是可以获得资本方的青睐,我觉得只要打动资本方的话,其实有很多的东西,当然经营的团队,你的整体思路、整体素质,去把产品和服务做得很好,也会进行对比,他认为好的话一定会进行投资。
舒亮
辰韬资本管理合伙人
互联网基因、团队很重要
现在在分时租赁的项目,有几个特别值得关注的地方。
第一点是互联网基因,这是我非常关注的。分时租赁靠投入重资产、靠不断的加人,这种模式我认为是走不通的,最核心的是要重运营,共享汽车这种模式太需要线上和线下、软件和硬件的结合。所以我觉得抓取用户必须依靠互联网极致的思维。
第二点是一个团队持续的融资能力。现在很明显分时租赁企业有的省吃俭用,有的甚至在“输血”,就像滴滴、摩拜和OfO。我很看好有强资源的团队,当下跑出来的要不就是主机厂的资源,要么就是有强大的背景。比方说停车位,充电桩的配套,一般的团队很难去做到这些。
王春风
北京轻享科技常务副总经理
共享汽车要由“重”转“轻”
共享汽车领域重资产的模式一定不是最好的选择,除了资产有保修、保养等,按照现有国内的行业或者未来的潜在者,没有一家具有这么大的魄力来做这样的事,所以我们认为重资产一定是有天花板的,这是对未来的结论,我的结论是什么呢?在共享汽车这个行业,未来会出现一些巨头,可能会出现一些独角兽或者寡头。
现阶段最初始的时候,B2C的模式我们认为是最好的,从整个运营来说是现阶段的,但是未来从重资产如何走到轻来结合需要我们一起来看。
北汽新能源共享汽车实际上是从2014年开始做的,到现在规模有一万三千辆,但是中间有很多的这种经验和教训,我们非常理解这个行业的痛苦和艰难,在这里有很多事我们是没有做好的。互联网的本身就是以客户为中心,如何去相应和满足客户的需求,离开这一点,一定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互联网企业,也就是必须解决客户的痛点。有调研显示,对于共享汽车的体验现在只有20%的客户是满意的,有80%的客户是不满意的,这里面我主要说轻享出行想走不一样的路,我们的追求是能够带给用户最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