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中国电源门户网首页 | 设本页为首页 | 行业调研 | 搜索

2018锂电行业人才流动追踪:离职潮下的供给错配

2018年04月03日 08:09

 “现在锂电行业也越来越不好混了。”

这是近日,一位锂电池研究工程师向高工锂电表达的心声。与2016-2017年锂电人才稀缺引发的“挖人”“抢人”潮不同的是,今年开年以来锂电尤其是动力电池行业出现大批从业者的流动潮。

根据业内人士爆料,最直接的原因是2017年多个上市公司兼并购国内多家锂电池企业,其中有的公司由于转战动力电池市场遇阻,调整业务方向,甚至有的公司动力业务直接停摆,这造成一大批锂电池技术类人才为了个人发展前景纷纷离职“跳槽”。

但却发生一个比较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来自动力电池企业人事或其他高管的反馈是,行业内拥有丰富经验的电芯生产、研发经验的人才稀缺,很“抢手”;另一方面,离职员工表示“择业难”,找一家匹配自己任职要求,发展稳定,前景明晰的电池企业却并不容易。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尽管目前锂电市场的从业者在增多,相比2015-2017年,整体的基数在加大,但鱼龙混杂,与此同时,电池企业根据自身市场发展及政策环境,也在不断调整用人需求。

其实,出现上述矛盾正是动力电池行业不断向前发展的一个过渡现象。

国内目前发展位于前列的电池企业(包括数码锂电池企业)内部人才格局较为稳定,就算招聘人才,门槛要求也较高。这也是前两年,其他新进电池企业挖角的重点区域。而随着动力电池行业竞争格局的不断演变,电池企业与从业者之间的关注需求点却渐渐发生差异。

电池企业:市场战略调整人才重心移位

目前,流出大量从业者的电池企业多集中在内部快速进行资本整合及调整的企业。其中,根据每家董事会股东对企业发展方向的战略调整,所招聘的从业者也各有侧重。

比如部分电池企业根据当前动力电池竞争集聚化效应加剧,调整市场重心在低端的动力市场甚至小储能市场,亟待开拓市场的营销人才相比研发动力电芯的总工要更受青睐。

一位离职的电池企业研究院院长表示,上市资本入驻后,由于公司在动力方面的进展屡屡不顺,股东们调整公司的市场方向至低端数码及动力领域。继续呆在公司也没有什么意思。

同时,市场化公关级人才也是不少电池企业的重点需求。尽管国内动力电池正逐步进入成熟期,但借助媒体平台,快速推进行业品牌认知,缔造品牌影响力,也不失为市场竞争的一种有利方式。市场人才需求因此爆发。推荐文章《2017锂电池营收2.32亿元 超威携手电咖达成战略合作》

求职者:前景渺茫/薪资不符

开年来各大电池企业离职的主要原因集中在:公司战略调整后,技术、研发类人才看不清自己的定位,感觉前景渺茫。目前,不少离职技术从业者纷纷流向其他同行电池企业。

在3月28日开始的2018高工锂电供应链巡回活动中,有动力电池企业表示,今年年初以来,业内有几家同行内部变化比较大。前不久,同行公司的一个技术总工就跳槽过来了。

为谋求更好的职业规划,寻找一家发展强劲、与自身专业匹配的锂电企业成为这类人才最渴望迫切的需求。高工锂电获悉,除了电池企业,锂电行业内设备、铜箔、BMS等细分领域也急于招聘拥有锂电池研发背景的人才。

除去内部业务重组因素,薪资待遇也是目前不少人离职的重要原因。开篇吐槽的某工程师(现化名为卿先生)正属于这种情况。

卿先生,硕士学历,现职于国内2017年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他吐槽:我跳槽的原因实在是工资太低了。

原来,这位工程师先生于2017年毕业就职,到手薪资税后却不到5000元。其所在城市虽不是一线主流城市,但也处于华中经济发展较快的二线城市,考虑到自己的年龄及薪资水准,卿先生只好谋求跳槽。

为此,高工锂电初步了解了一下,国内目前动力电池企业招聘职工的薪资水平。欣旺达、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4家动力电池企业对研发、技术类人才的薪资并不低,而这些优质企业也成为不少求职者的重点应聘区。竞争难度系数也加大。

来源:高工锂电

网站简介关于我们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中国电源门户网站 © Powered by SiteServer CMS
京ICP备1000861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