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储能电源系统工程师高级培训
一、课程背景:
锂离子等新型蓄电池储能产业是节能与新能源产业的战略重点之一,但相关技术人才缺乏。为了加快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促进我国新型储能电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中国电子商会电源专业委员会、北京电源行业协会,依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组织实施信息技术领域的“653工程”的安排,在“全国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办公室”具体领导下,联合举办2010年度储能电源系统工程师培训项目。
储能技术是能源、交通、通讯、军工等产业的共性技术。锂离子等新型蓄电池储能设备,是智能电网、光伏发电、风能发电、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低碳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推动电化学(即蓄电池)储能产业发展,对实施节能与新能源国家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是铅蓄电池的生产大国,其中阀控铅蓄电池在国民经济各领域应用广泛。随智能电网、光伏风能等新能源,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低碳产业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等高效绿色新型蓄电池(主要包括锂离子蓄电池、新型阀控铅蓄电池、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同时得到快速发展。在国家产业政策和科技项目的重点支持下,我国大容量锂离子蓄电池产业发展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性能已经基本能够满足设备要求,虽然制造成本仍高于阀控铅酸蓄电池,但从全生命周期经济性考虑,已经显著优于阀控铅酸蓄电池。在便携储能、移动储能及固定储能领域都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从单体蓄电池技术性能、经济性考虑,规模化推广应用和产业化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锂离子蓄电池成组应用技术和设备与普通铅酸等传统蓄电池完全不同。由于锂离子蓄电池成组应用技术与系统集成关键技术研究严重落后,锂离子蓄电池成组后安全性下降、使用寿命缩短,甚至发生电池燃烧、爆炸等恶性事故,已经成为制约锂离子蓄电池储能电源产业发展的瓶颈。
蓄电池储能电源系统主要由电池系统、充电系统和用电控制系统组成;是一个涉及多个技术领域和产业领域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储能电源系统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储能电源系统技术人员培训,已经是当前推动锂离子等新型蓄电池储能产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重大课题。
二、培训对象
符合《电源系统工程师资格认证(PSSEA)暂行实施管理细则》的能源、交通、通讯、工业、国防军工等领域的企事业单及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军队从事锂离子蓄电池、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铅蓄电池等新型蓄电池成组应用技术研究、系统集成关键技术研究,及新型蓄电池储能电源系统技术和产品研究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
三、培训方式
培训课程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相关基础知识培训,采用函授培训方式。学时为160小时。
主要内容:了解电化学基本概念、电化学电源基本概念,锂离子蓄电池、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和阀控铅蓄电池的结构、特点及电性能;熟悉锂离子、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和阀控铅蓄电池使用维护要求;蓄电池储能电源系统集成相关的电力、电子、自动控制技术知识。
第二部分:蓄电池电源系统技术培训,采用面授和研讨的培训方式,学时为24小时。
主要内容:锂离子蓄电池、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和阀控铅蓄电池成组应用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及产品研究。锂离子等新型蓄电池成组应用和系统集成新技术;依据《锂离子蓄电池总成通用要求》等7项行业基础标准,结合智能电网、通讯电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低速电动车等实际需求,讲解蓄电池储能模块和储能电源系统的组成、充电设备的通用要求、放电系统的通用要求、接口和通讯协议等。
第三部分:考核阶段。
培训考核包括结业设计和考试两部分,共22小时
采用开卷的方式,结合工作实践,完成一个典型设计(20小时),对相关知识进行书面考试(2小时)。
通过以上三阶段学习,对顺利完成结业考核的,颁发相关资质证书。(一次培训,获三项资质证书)。未通过考核的,提供一次免费复训。
四、培训的性质和任务
1、培训性质:
本培训是依据依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组织实施信息技术领域的“653工程”的安排,在“全国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办公室”具体领导下,启动的长期电源系统工程师培训体系项目,面对能源、交通、通讯等产业中蓄电池储能电源系统工程师在职技术培训和在校及待就业毕业生就职前专业技术培训。
2、主要任务:
本培训课程以系统学习普通铅蓄电池、阀控铅蓄电池、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锰酸锂蓄电池和磷酸亚铁锂蓄电池等储能用蓄电池的相关知识及其成组应用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结合风能和光伏发电、智能电网、通讯电源、电动车及电动汽车等节能与新能源产业对蓄电池储能电源系统的要求,依据《锂离子蓄电池总成通用要求》(报批稿)等7项行业基础标准,系统讲解锂离子等新型蓄电池(阀控铅蓄电池、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锰酸锂蓄电池、磷酸亚铁锂蓄电池)储能电源系统的要求、组成、关键零部件及产品研究。
具体任务是使参训人员:
(1) 熟悉锂离子等新型蓄电池的特性和成组应用技术;
(2) 熟悉锂离子等新型蓄电池储能电源系统集成技术、关键零部件和产品研究;
(4) 熟悉锂离子等新型蓄电池对充电的要求,充电控制技术和设备研究;
(5) 熟悉锂离子等新型蓄电池对放电的要求,放电控制技术和设备研究;
(6) 熟悉锂离子等新型蓄电池维护管理技术和典型设备。
(7) 熟悉风能、光伏、智能电网、通信电源、电动车、电动汽车等典型储能电源系统的研究。
(8)了解锂离子等新型蓄电池储能电源系统行业基础标准、接口和通讯协议。
五、培训方法
培训分为两类:
第一类:为在职培训。培训对象为能源、交通、通讯、工业等领域及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军工、军队,已经具有相关基础知识的从事铅蓄电池、镍系蓄电池、锂锂子蓄电池应用、管理及成组应用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储能设备研究的在职工程技术人员及技术管理人员,及准备从事上述工作的人员,以技术提升及为企事业单位培训紧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为主要目的。
第二类:为在校和待就业大专学毕业生专业职能技术培训。培训的目的是系统学习铅蓄电池、镍系和锂离子蓄电池成组应用和系统集成相关基础知识,和蓄电池电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和产品研究基本技能培训,拓展就业空间。
培训采用函授教学和面授相结合。相关基础知识课程采用函授教学的方法,教学时间不少于160学时。蓄电池储能电源系统技术(成组应用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关键零部件和产品开发,接口和通讯协议等)课程,采用集中面授的方法培训,教学时间不少于24学时。培训考核为22学时,其中结业设计20学时,考试2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