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环保联合会是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注册,环境保护部主管的联合会。原国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宋健任主席。
为了更好的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清洁环保政策,开展以环保节能为目标的行业联合工作,根据我国行业发展现状和我会行业自身条件与优势,经中华环保联合会批准,由中国电子商会电源专业委员会、北京电源行业协会联合发起牵头组建“中华环保联合会新能源与电动汽车储能电源系统行业委员会”。
“新能源与电动汽车储能电源系统行业委员会”的组建,将在两会及全国锂离子蓄电池电源系统起草工作组组织成员的基础上,广泛吸纳全国领军的企事业单位,共同推进新能源与电动汽车蓄电池储能电源产业的发展。
中华环保联合会新能源与电动汽车储能电源系统行业委员会(英文:New Energy & Electric Vehicle Power Supply System Special Committee of ACEF。简写英文:EVPSC)。
中华环保联合会新能源与电动汽车储能电源系统行业委员会(下简称:行业委员会)由立志于新能源与电动汽车储能电源系统关键技术及设备的自主创新与发展,从事新能源与电动汽车储能电源系统技术开发和相关制造工艺及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制造、服务的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组织。
行业委员会的宗旨是:大中华,大环境,大联合;协同合作,推动创新,共同发展。
行业委员会致力于在工业生产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之间、上下游产业之间建立有效运行的产学研合作新机制,实现行业委员会成员的共同发展。行业委员会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型合作组织。
第四条 行业委员会接受国家环保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相关部委的业务指导,接受中华环保联合会组织的领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遵守行业规范,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工业节能减排和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方针政策。
工作任务和目标
采用自主创新与集成创新相结合,充分汇集现有资源,完成以下主要任务:
1、以新能源与电动汽车储能电源系统行业基础标准为基础,开展标准化研究,逐步建立和完善电源系统标准化体系,为关键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提供标准支持。
2、开展电源系统集成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和产品研究。依据“新能源与电动汽车储能电源系统基础标准体系”,基本形标准化、通用型系列化电池模块和总成产品系列和产业化基地建设,为推动新能源与电动汽车储能电源系统在能源、交通、通讯和民生等领域逐步替代高污染、低性能的铅酸等落后电池奠定基础。
3、依据我国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和《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根据我国新能源与电动汽车储能电源系统产业发展现状,在1~2年内,优先完成轻型电动车辆和乘用车辆动力集成系统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和产品研究,及产业化建设,形成规模化生产配套能力。在电池技术性能条件成熟后,实时开展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集成系统研究和产业化建设。
4、配合国家“电动汽车公共能源供给系统”发展规划,在1~2年内,基本完成标准化电池模块租赁系统关键技术和产品研究,为建立我国电动汽车公共能源共给体系提供技术和产业支撑。
5、建立新能源与电动汽车储能电源系统系统集成研究试验平台,开展产品互联认证和系统集成研究试验技术支撑。
6、建立新能源与电动汽车储能电源系统电源系统公共技术支撑平台,推动和促进产业发展。
7、以市场为导向,以行业委员会成员为骨干,以互惠互利、优势互补为原则,促进新能源与电动汽车储能电源系统系统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对行业委员会形成的知识产权,制定合理的保护原则和建立完善的技术转移机制。
行业委员会的工作目标是:
1、行业委员会近期目标是:在两年内,基本完成标准化新能源与电动汽车储能电源系统模块和总成的关键零部件及系列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建设;完成2~3种乘用电动汽车用动力集成系统关键技术和产品研究及产业化建设;基本完成电动汽车公共能源供给系统关键技术和产品研究及产业化建设;基本建设成为技术成熟,产品配套的新能源与电动汽车储能电源系统系统集成产品的产业化基地和产品供应商。
2、远期目标:对新能源与电动汽车储能电源系统系统、充电系统、放电系统和维护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系统研究,争取在三到五年内,基本完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与电动汽车储能电源系统电源集成系统的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和产品研究,以推动我国新能源与电动汽车储能电源系统产业和节能减排的共性关键技术的发展,争取在制约新能源与电动汽车储能电源系统产业发展的瓶颈技术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将行业委员会建设成为新能源与电动汽车储能电源系统电源系统共性关键关键技术研究平台、系统集成关键零部件和产品研发平台、系统集成产品的产业化基地、和新能源与电动汽车储能电源系统系统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使行业委员会成为新能源与电动汽车储能电源系统系统领域的一面标志性旗帜,成为国家科技部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